近期,正值海洋增殖放流的高峰期,漁雅團隊受到各地的邀約,特意趕赴東海、黃海進行標記魚類技術支持。
漁雅的腳步足足橫跨黃海及東海,從黃海海域的山東日照地區,然后到達東海沿線的江蘇鹽城、福建寧德、浙江舟山等。
大型增殖放流前,會對放流魚類進行標記,這是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需要更為專業的技術和團隊支持。漁雅多年來,潛心深耕水產科學技術的應用,對于魚類標記,有著豐富的經驗與探索。
魚類標記之后,再進行增殖放流,放回到廣闊的海域中。可科學跟蹤其在海洋環境的存活、生長及擴散情況,進一步探索野外魚類種群的遺傳關系和生態關系,以便為下一步增殖放流活動的改進提供依據。
東海一站——福建寧德,隨手一拍就有大片的既視感,在這樣如詩如畫的景中工作,再苦再累,也覺得一切都值了!▼
標記前的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無論何時、何地,漁雅化規范都被一一運用,未來將成功復制到全國各地。▼
海水中清晰可見的魚兒,等待著注入特殊的標記,然后就可以到更為廣闊和自由的海洋中。▼
三只狗行走于漁排之上,此時此刻,人與動物與自然,三者之間達到了一種透著美好的和諧!▼
東海的另一站——江蘇鹽城東臺詮釋的“智慧漁光”開創性項目,簡直是令人震撼。一座座高效工廠化漁業養殖大棚立于一排排銀光閃爍的光伏電板下,“新水產”與“新能源”完美地融為一體。▼
大家團團坐,全力配合漁雅團隊進行魚類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