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興區農業農村局的積極發起下,近日漁雅研發中心開展了一場以“漁業設施化智能裝備”為主題的座談會。
強村富民發展集團、湖州弘鑫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魚大哥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湖州湖旺水產種業有限公司、曹哥家庭農場、湖州豐盛灣食品有限公司等水產苗種培育及養殖最具代表的企業齊聚一堂。
面對新老朋友,特別是水產行業的前輩們,漁雅懷著非常激動的心情分享了目前在建中的數字化繁育中心——谷樂登,包括科學化、可持續化的構建理念,工廠化孵育標準化的目標以及全產業鏈的盈利模式等。
由此為切入點的分享,立即激發了大家的興趣,特別是處于現代設施漁業建設的大政策背景,池塘的標準化改造、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已成為發展主流的趨勢下。
作為行業的先行者,與會的各家企業都有著切身的經歷和深刻的體會,在水產行業深耕多年的他們在心態和認知上已經完全擯棄了傳統的養殖觀念,也一致認可工廠化養殖模式的新趨勢。他們想要適應時代的發展,也積極配合著政策的變化。
面對新的形勢,他們顯然更加包容,也更容易作出改變:近年來,他們中的有些企業已經根據自身情況對養殖主體進行了升級,對不符合規定的部分進行了大力改造,甚至還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新車間的搭建,規劃或配置了相應的智能化設備。
所以,大家有太多想說和想要表達的,他們紛紛暢所欲言,談企業的進步、向工廠化邁進的步伐等。其中,大家感觸最深刻的還是:智能化裝備的使用心得。
他們表示,智能化裝備簡直是神來之筆,完全顛覆了之前的想象,沒有配置前,養殖工人們很累,什么都要親歷親為,即便是拼盡全力還是效率極低。有了智能化裝備之后,真的輕松很多,管理也更加便捷,打開手機APP,就可以隨時查看魚塘的溶氧、氮氧、水溫、水質等實時指標,只需要滑動手機,就可以對魚塘進行監測與操控。
一旦出現問題,管理者可以在第一時間內進行處理。管理效率得到極大提高的同時,也壓低了運營成本。
智能化程度越高,但同時也會帶來一系列的衍生問題。比如,設備越智能,在操作上越講究,那么就需要有更高文化水平的工作人員進行操作。另外,設備的維護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對于僅經過短期培訓、習慣性不講究的養殖人員而言,略顯復雜和繁瑣。
這些年,漁雅制造遍布全國,完成過大量大型養殖項目,大家談及的這些問題的確很普遍,但在這樣的座談中進行集中討論還屬第一次。既然提出,就需要更好的解決方案,所以就亟需作為服務商的我們,根據目前掌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更完整更貼切的解題公式。
談得越深入,氛圍也越好,大家都在感觸身處赫赫有名的養殖大市,受到了很多關注與支持,但在水產整體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是不是應該有更多的融合?我們是不是應該有更強烈的使命感,一起做大做強,讓湖州引領浙江水產裝備制造?
偉大的設想,一下擊中了大家的興奮點:集合我們多家企業的力量進行融合發展,來一次實打實的非跨界擁抱,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形成新設備與數字化軟件的互補,設計與制造的銜接,技術與服務的互動,協同與制造替補;在裝備、育苗、軟件之間達到深度融合。從而實現多側、多能、多環節的聯動發展,構建起一個綠色漁業合作的新格局、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