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養殖工船項目設計方案順利通過評審。
深海海域寬闊,如何用工船進行養殖?
深海養殖工船是一個全新的設計理念,它具備船體結構,并在海面實現可移動式。它沿著單點360度在海中旋轉,同時沿著船行方向布置數個網箱在自然環境的風浪流中。
眾所周知,通過近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養殖理念和養殖模式已經領跑世界,這次的世界級的養殖工船首次將近海養殖的理念推向了深海。
工船通過自主航行可以找尋最優質水源和最佳養殖水溫,采用封閉式養殖系統,營造魚類最佳生長環境,相當于養殖產品的絕佳養殖環境。
船可以開到深海蓄水,利用船上的智能設備,自動調節水溫、增加氮含量,打造適宜養殖物種的環境。
運用工業化高效養殖理念的前提下制造循環系統,并自如地控制排放,可徹底解決固定式養殖平臺定點累積排放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
穩定性結構可以規避臺風、赤潮等自然災害,工船移動功能實現工業化和可追溯信息等。
裝備如此高逼格的工船到底養什么?
三文魚是全球唯一實現產業化養殖的深海魚,其中60%來自挪威。挪威三文魚現有的養殖模式是在陸地育苗,再進入海水環境養殖12-15個月方可上市。
在長達一年的養殖過程中,水溫是關鍵,還要注意氮含量等,所以最常見方式是養殖于12-18攝氏度高緯度地區。
養殖工船裝備有全球最先進的三文魚自動化養殖系統,可以實現魚苗自動輸送、飼料自動投喂、水下燈監測、水下增氧、死魚回收、成魚自動搜捕等功能。
選擇挪威三文魚作為最先養殖的品種,初步測算,成本至少可以節約三分之一。一年將實現三文魚養殖萬噸以上,產值超過10億元。
可以預見,這艘中國制造的養殖工船,將大大提升中國海洋漁業裝備,構建起深遠海工業化綠色養殖新通道,為進一步拓展漁業發展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