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小虎,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胡紅浪、浙江省漁業推廣總站站長丁雪燕等領導蒞臨青島,對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資源庫進行實地調研。
報告大會上,中國水科院黃海所所長金顯仕向與會的領導及專家,詳細介紹了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資源庫的建設情況,并在會后帶著他們參觀了資源庫。
打好種業翻身仗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確保“中國人吃中國糧”的基石。作為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漁業同樣也離不開種業。
作為我國建設的第一個漁業種質資源庫——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同時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漁業種質資源庫。它將以收集、整理、保存我國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利用水生生物資源進行育種為目的,致力于研究開發出更多水產新品種,實現養殖業轉型升級。
建成后的海洋漁業生物資源庫,將填補我國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和研究的空白領域!十年計劃資源保存量34萬份!
因此,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的建設意義非常重大!
漁雅的嚴正以待!
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資源庫中最核心的部分:高健康集約化養殖系統,包括有:魚類活體資源庫、蝦類活體資源庫、貝類活體資源庫、棘皮動物活體資源庫、活體檢疫室,由漁雅設計及建設。
每個實驗室均配置可視化操作界面的自動控制軟件,可以簡單、明確、直接的展現循環水系統各電器件的工作狀態,還可以實時采集包括微濾機,水泵,增氧泵,紫外等設備的運行數據信息以及故障信號。
針對資源庫中的養殖系統,漁雅精心設計了水質在線監測系統,軟件與設備進行聯動,實時反饋大量數據。
海洋漁業生物資源庫深受國家級層面的深度關注,關系著國計民生。因此,作為核心系統建設者——漁雅肩負的責任也非常重大!
建設完畢后,漁雅技術團隊不斷地進行調試及試驗,同時也積極回應及修改業主方的意見。一切的努力,都為了力求最便捷的使用和最準確的數據!
漁雅技術團隊向領導介紹設備運行狀況↓↓
“搶占種業的制高點”是國家級的戰略,在漁業科技的強大支撐下,讓“水上糧倉變得更加殷實,更多的水產品擺上百姓餐桌”的規劃越來越明朗。作為種業的建設者——漁雅深感自豪,并立志為新時代中國漁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