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國水產科學的快速發展和日益更新,很多從事相關研究的實驗室,因為建造得早,建造時期要求單一,有些設備已經逐漸滯后,跟不上技術進步的要求。
如果全部重新建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勢必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在這種情況下,實驗室的升級、改造無疑是目前最好的一種解決方案。
今年來,漁雅有幸接受了一些實驗室改造項目的委托,針對不同功能及述求的實驗室,設計了完善的改造方案,并順利完成了它們的改造。
近期,在連續高溫環境下,經過緊張而周密的施工,漁雅成功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實施了改造。
在原有的實驗室基礎上,該如何去進行改造?在改造的同時,又需要注意些什么?
科學設計
需要提前做好構思、立意,實驗室的整體設計,要跟實驗室的功能性相匹配,同時也要結合考慮實用性、資金預算等方面。
在設計中,也要充分考慮保留的設施如何與新的設計相融合。特別是在進行設備的設計時,應盡量避免不同設備相互干擾的問題。
合理布局
實驗室的空間結構劃分已經確定,設備等均應以其內部使用方便合理為依據進行布置。
工程質量
改造中會運用大量的水、電施工,要符合安全環保的原則及工程學的原理。當然還要考慮到實驗室的高溫和低溫環境。有些實驗區域可能還要考慮到材料的變形、老化、阻燃、輻射等情況。
改造實現的目標
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完成此次改造后,將會更利于全面開展重大疾病病原生物學及流行病學研究,更快速地探索養殖動物應激機制及調控技術、創制新型綠色漁藥。
有關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現有科研人員11名。近五年來承擔各級科研項目30余項,先后獲得國家、省部級等科技進步獎8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1項。
建設有“農業農村部新漁藥臨床試驗中心(無錫)”、“農業農村部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有效性試驗機構”、“農業農村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觀測實驗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動物應激機理與預警技術功能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